资本在当今社会上一直是强势、财富的代表,手中拥有大量的资源、资金、人脉、见识外,更有数不尽的通天手段,近些年来你知道他们是如何通过这些手段赚取社会的财富与收割人民的吗?特别给大家做如下分享:
营销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来改变定婚观念,于是钻石就大卖,并且价格高过黄金,后来有人在南非一个小镇上,发现东西到处都是,根本不值钱。
近几个月电动车与社会矛盾特别突出,一边是以消防安全为主动用25万人夜查自家电动车,另一边资本快速推行共享电车,这就导致大家对消防安全的推广动机与资本的关系了,于是就有了在试用点的电车,遭到破坏。
如果放在以前,共享电车是多一种出行工具,可以合理合规的与市场竞争,正常投放,若有人破坏必受到大家批评,但现在破坏电车的行为,反而受大家的称赞。
特别去年年初,预制菜强行推行到校园,引起社会与家庭的极力反对,主要原因出发点并非为学生着想,反而一些资本为了利益,把存一些不知来历的菜投入此处批量生产出来强制到学校。
这就不得不让人有其它想法,哪怕资本财力再大,如果强用政策手段,强制他人消费就让人有抵感行为。一旦此事出来后果非常可怕。良性竞争比的是实力,消费者有选择权,而联合政策强制消费,无疑就是流氓行为。
买楼买房在原本的观念中,并非刚需,是有一定经济条件下,凭个人能力购买,但后来女性被资营销洗脑,但凡谈婚论嫁必谈到房子车子,哪怕是贷款几十年也要得到眼前的房与车,导致男人年纪轻轻就背上了几十年房贷。
同时一些已结婚的家庭,本来外出打拼赚钱可贴补家用,租房也行,可政策与资本的联合下,学区房推出来,想在城里务工孩子上学,必须有一套学区房,否则上学资格都没有,结查打工人把十几年存下少量的钱,全投到了学区房上。
于是普通中年人、年轻的未婚者,个个身担重负前行,更有者为了结婚不但掏空三代人的钱包+养老金+几十年贷款。
特别前几年每家学生都在拼了命学习,周末后还得到校外补习,家长投入的钱比学费还高,更有一些老师,学校内不讲重点,校外私开小班讲重点,直接拉开学生成绩差距。
还好后来国家政策管制下,禁止校外培训后,才得以安静,否则校外培训机构很快成为上市公司,许多公办优质老师被机构挖走专做校外讲师。要不然真提苦了大家。
以上例子只是其中一部分,总体来看,资本赚钱的策略并非多么高明,简单几个字就能概括“把软需变成刚需”,要么营销忽悠,要么联合政策强制普通人付钱。更有一些资本不安现状,收割完普通人还不够,再次套现移民海外,把原本属于社会与国家的财富,没有回馈到本国,反而转移财产,这才导致今天我们经济下行,国家没钱,人民没钱,企业没工作。对于这样的行为你怎么看。
如果你是资本你也会这样赚钱吗?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